病毒性心肌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978年,知青返城他没走,先后有两个老 [复制链接]

1#
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s://m.39.net/disease/a_m7kpmsm.html

汪旺有,哈尔滨知青。有人在调侃他的名字时说:“汪旺有,‘汪汪’才有,不‘汪汪’就什么都没有。”人如其名,他这半辈子,因为嘴笨,到头来什么都没有得到!

图:下乡的知青们,结束劳动后,在学习社论

年,汪旺有6岁,母亲患上心肌炎,医院打错了针,死了。按理说,医院应该赔钱。医院院长有关系,这件事情便不了了之。

汪旺有父亲在部队当兵,转业时,部队安排了工作,他没愿意去。冬天给人烧炉锅,夏天就去干杂活。年,汪旺有11岁时,父亲因意外去世。

6岁没娘,11岁没爹,汪旺有成了孤儿,他和弟弟被送到了福利院。

年,汪旺有17岁,在五十四中学念初二。赶上知青下乡,还没毕业的汪旺有,从哈尔滨乘坐火车来到佳木斯,后又从佳木斯坐船来到农场四连。就这样,汪旺有成了下乡插队的知青。

办下乡手续时,老师问汪旺有,“你也要下乡吗?”汪旺有说:“去呗,反正两年就回来了。”谁能想到,汪旺有一去就是一辈子。

下乡后,汪旺有被分配到后勤,负责养猪,后来又开上了拖拉机。汪旺有下乡时,不是下乡高峰期。待了两年,年,汪旺有反而碰到了知青回城高峰期。

年10月,随着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的召开,上山下乡活动被叫停。根据不完全统计,知青总人数多达多万。如何安排回城知青的工作,成了大问题。

起初,政策规定,下乡知青可以通过招工、考试、病退和顶职等方式回到城市。其中,办理“病退”的人特别多。生病没有标准,部分管理不严格的地区,甚至发展到知青自己填写病退资料的地步。

图:参加上山下乡的知青们

回城的春风,也吹到了汪旺有所在的农场四连,不少人都跑去办了“病退”。负责人问他,“汪旺有,你要不要办病退?”别人巴不得碰上这种好事,可汪旺有却说,“我又没病,办什么病退?”

等汪旺有缓过神时,名额满了,申请表也发没了。汪旺有想回城市,就跑到福利院找院长,准备把户口落到福利院。院长同意了,民政厅不答应。负责人说哈尔滨人口多,工作岗位少,可以帮他协调到大庆周边几个人口少的城市。

民政厅的人还说,这事不是一天两天能干成的,你先回家等信儿,有机会就给你办。汪旺有回家了,结果,再也没等到民政厅的回音。

年,知青回城高峰,和汪旺有同一批的人基本上都走了。当初的60多人,只剩下了他自己。人走了,地也荒了,拖拉机也没人开了。汪旺有看到后说:“让我来,我会开!”就这样,汪旺有又当起了知青。

晚上睡觉,汪旺有心想,不回城市也罢,要钱没钱,要爹没爹,要妈没妈,唯一的弟弟还丢了。这次回福利院,院长告诉汪旺有,“你弟弟丢了,不知道跑哪去了。”没了回城的念头,汪旺有的心静了下来,每天认真开拖拉机。

拖拉机一响,十几年没歇过,汪旺有也犁了十几年地。年龄大了,汪旺有想结婚了,可没房子。他去找连队,连队把一栋3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以几百块钱的价格卖给了汪旺有。汪旺有心想,房子都有了,距离成家还远吗?

媒人来介绍对象,比汪旺有大6岁。姑娘哪都好,就是不能干活,一只手使不上力气,还有点精神病。汪旺有没挑,在连队指导员的主持下结了婚。为啥娶个精神病人当老婆?

图:在农场工作的知青们

年,汪旺有结婚时,已经33岁了。他寻思着,自己年龄也不小了,凑合着过吧。结婚第6年,老婆患上肠梗阻,肚子大得吓人,没钱治病,死了。老婆没了,又只剩下了汪旺有一个人。

90年代,连队早就开始承包种地了,谁有钱谁承包。汪旺有没钱,连地都种不起,只能四处打零工。一天赚三四十块钱,活少,人多,挣不了几个钱。

有一年,返乡知青刘亦庭回农场,见到了汪旺有,他说:“你跟我回哈尔滨吧”。汪旺有离开了农场,在哈尔滨的一家发电厂干活,负责卸煤和拉煤。工厂管吃管住,还给他交养老保险,一个月能剩四五百块钱。

在哈尔滨干了六七年,汪旺有还是想回农场。可到家就傻眼了,之前从连队那里买的房子没了。汪旺有出去的这几年,赶上连队搞规划,连队以为汪旺有不回来了,就把他的房子给推了。

汪旺有跑到连队部找领导,要求给他补偿。连队的人说,“你就一个人生活,去机务库打更,平时在机务库住着就行了。”汪旺有不愿意,说要找大领导反映。几次三番,小干部生气了,“你去找吧,到时候也不让你打更了,我看你还能干什么工作?”

因为嘴笨,房子的事也就拉倒了。汪旺有也跑到了机务库打更去了(类似保安)。旁人听说此事,都说他太老实。就这样,汪旺有又回到了农场。

图:下乡知青在劳动,养羊的知青被称作是“羊倌”

那年秋天,汪旺有在路上碰到了同样在农场干活的王金玲,正站在家门口。汪旺有问她:“你站在门口干什么?”王金玲说:“我家那口子不让我进屋。”

王金玲和他丈夫李凤才,都是农场的外来户。有一年,农场招养牛户。王金玲一家三口,牵着两头牛,带着三岁的儿子李亮,从五大连池来到了勤得利农场。

后来,李亮长大成人,在农场结了婚。结婚时,汪旺有还去喝了喜酒。婚后没几年,王金玲又多了个孙子李鹏。李凤才早年当过兵,脾气不好,一喝醉就骂人,还不让王金玲进家。

年,李凤才骑摩托车,撞到了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小伙子的腿被撞断了,李凤才的脑袋蹭到了水泥地,磕出个大窟窿。在医院抢救了6天,才活了下来。

一前一后,在医院住了20多天。看病花了4万多,赔给小伙2万多。原本还算过得去的日子,一下子就垮掉了。好在碰到连队搬迁,王金玲卖了房子,还了旧债,剩下的钱在机务库后面租了个房子,就和汪旺有住前后院,成为了邻居。

李凤才的命保住了,却也落下不少后遗症。走路时腿合不上,也干不了重活。人一生病,脾气就容易变差。李凤才整天骂人,逮谁骂谁。东北的天冷,连队为了照顾李凤才,就让汪旺有去山上捡柴,回来给他烧炕。

即使这样,李凤才还经常骂汪旺有。每次一挨骂,汪旺有就去找王金玲评理,说这活干不下去了,太受气了。王金玲说:“那就别给他烧了。”可汪旺有又说:“不行,我们前后院住着,我要是不给他烧,把他冻死怎么办?”

图:正在布置房间的知青

为啥老婆王金玲不去照顾李凤才呢?她也想过去照顾,可是她没有办法。李凤才生病了,王金玲就得出去赚钱养家。若不然,吃什么?喝什么?房租和水电,哪一个不要钱?

有个儿子不假,可李亮结婚后就和他们分了家。有了孙子李鹏后,李亮就出去打工了,基本上不回家。儿媳要带李鹏,就没人能照顾李凤才了。

越是没人照顾,李凤才越生气。看到王金玲从外面干活回来,就骂王金玲,说她成天不回家,还不让王金玲进屋。想进来也行,不过得先交50块钱。可王金玲一天工资才30块钱,哪有钱给李凤才呢。

王金玲上班的地方,离家三四十里地。王金玲个子不高,人很瘦,只有80多斤,干不动重活,只能给别人做饭。起早贪黑,赚得辛苦钱。由于离家远,10天才回来一趟,一趟带回来块钱。什么时候把钱花完了,什么时候再去干活。

王金玲在家,确实能照顾李凤才,可两个人都要饿死。王金玲出去干活,有汪旺有照看着,不至于让一个大活人冻死在家里。

连队考虑到李凤才家生活困难,给他们申请了低保,一个月块钱。可李凤才存不住钱。尤其是到了冬天,他嫌屋子太冷,非要跑出去住旅店。李凤才不跑远,只是在附近转悠。东北人的心肠好,饭店经常给他一点剩饭和剩菜。

图:女知青们在游泳

日子虽然不好过,可还能勉强凑活。直到有一年的夏天,幼儿园老师给王金玲打电话,问她怎么没人来接孩子?一问才知道,儿媳给3岁的孙子,在幼儿园办了长托。一个月交块钱,周六周日也住校。

暑假到了,别的家长都把孩子接走了,还剩下李鹏。老师给儿媳打电话,没人接,这才把电话打到奶奶王金玲这里。原来,儿媳看到公公出了车祸,老公又在外面打工,一年到头也不回来。就撇下孩子,跟别人跑了。

把孙子接回家后没多久,王金玲碰到了汪旺有:“汪哥,给你说点事儿……你也知道我的情况,他(李凤才)也好不了了。现在孙子又来了,天天跟着你,叫你爷爷。你可怜可怜我,咱俩一起过……”

汪旺有没说话,转头就走了。刚回到家,王金玲的“你来一趟团部,我们吃顿饭,孩子想你了”。说完,电话里传来了孩子的声音:“汪爷爷,我想你了”。

汪旺有无儿无女,一声汪爷爷,把他的心都喊化了。就这样,汪旺有跑到了团部。饭桌上,王金玲倒尽了苦水。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可汪旺有还是没有松口。他是喜欢这个小孙子,可他害怕负担太重。李凤才是病了,但是他还没死,下面也还有个儿子……

虽然没立刻松口,但是汪旺有还是成了李鹏的“爷爷”。那段时间,王金玲给别人打工,汪旺有在家照顾孩子。其实,也不用他成天看着,把孩子放到了幼儿园。碰到头疼脑热,老师会打电话,汪旺有再带孩子去看病。

图:汪旺有和“孙子”李鹏

后来,为了照顾李鹏,汪旺有向别人借了多块钱,买了一辆电瓶车。就算是亲爷爷,也不过如此了吧?

年,李凤才生病两年了。两年来,李凤才经常不让王金玲进家。没地方去,王金玲只能在门外站着。日子实在没法过了,两人办了离婚手续。就这样,王金玲和汪旺有搬到了一个屋,开始“搭伙”过日子。

离婚不离家,王金玲仍然照顾着李凤才。

年,李凤才完全不能动了,拉屎撒尿都在床上。夏天天热,要经常给他擦拭身子,否则容易长疮。80多斤的王金玲,根本弄不动李凤才,都是靠汪旺有帮忙。

期间,儿子有时候会回来,没多久又出去打工了。

8月,李凤才脑袋摔裂的地方,竟然长了蛆。没钱看病,王金玲给连队领导打电话,领导没接。房东得知后,也不让他们住了,害怕李凤才死在出租屋里。

最后,李凤才搬到了机库房,汪旺有的家。住进来没多久,便咽气了。

李凤才死后,汪旺有张罗着处理后事。从病重卧床,到死在汪旺有家,前后有大半年的时间,都是汪旺有和李凤才在照顾。

李凤才死后没多久,李亮就在打工的地方出了车祸。出事那天,工友开车带着李亮,和别人的车撞了个满怀。人是抢救过来了,可也没法走路了,其中一条腿没有了知觉。

图:汪旺有和“孙子”李鹏,以及“搭伴”王金玲

王金玲找到老板,老板不愿意赔钱,只留下一句话——我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就是没钱赔你。你要想打官司,我奉陪到底。一个妇道人家,王金玲只好拖着李亮回到农场。

回来后,王金玲把李亮的诊断书拿给连队领导看。她说:“给儿子看病,欠了不少外债,我要干活还债,你们找个人侍候李亮吧。”连队的人说:“你别出去了,在家照顾你儿子,连队给你们两个办低保,一个块钱,一个块钱,加起来块钱。”

李亮的腿废了,走不动道。和李亮一起干活的工友们得知后,凑钱给李亮买了一个轮椅。为了照顾李亮,王金玲搬出了汪旺有的家,租了一个40米的平房,一年块钱。至于汪旺有,还在车务库打更。

当时,先租的房,后买的轮椅。未曾想,轮椅太大,房门太窄。正着推不进去,斜着放进去,就没法正着推不出来。李亮进进出出,都要靠汪旺有背来背去。天好的时候,汪旺有把李亮背出来晒太阳,冷了再背回去。

没多久,连队的人找到汪旺有说:“晒场打更的那个老头退休了,你把他的活也干了吧。”晒场是卖粮食的地方,平时还好,遇到农忙就要连轴转。白天黑夜没有闲下来的功夫,还要两头跑。

汪旺有心想,还是不干了。可王金玲劝他说:“干吧,不干哪来钱?李亮的病没有好利索,我不干活,你再不干活,这家怎么办?”

就这么的,汪旺有干起了两份工作,一年加起来能挣1.6万。其实,按照农场的工资标准,本来能挣1.9万。少的0块钱去哪了?汪旺有跑去找连队领导,因为嘴笨,最后也没问出什么名堂。

图:下乡的男知青,浑身腱子肉

年,哈尔滨的知青找到汪旺有,说是告诉他一个好消息,找到了他弟弟。自年下乡后,汪旺有已经30多年没见过弟弟了。得到消息,汪旺有立刻赶到哈尔滨,可第二天晚上又回到了农场。

王金玲不解,问他是怎么回事?汪旺有说:“和弟弟不亲,一起吃了顿晚饭,弟弟就跑没影了。待在他那出租屋里也没什么意思,我就回来了”。打这以后,汪旺有没去找过弟弟,弟弟也没找过汪旺有。

弟弟的工作比汪旺有好,在骨灰厂打工,属于民政系统。收入稳定不说,单位还给他交社保。有一次,李亮生病住院,汪旺有从弟弟那里借来了1万块钱。

最终,王金玲还是替李亮打起了官司。老板一审败诉,二审告到哈尔滨。为了应诉,王金玲拖着李亮,跑了一趟哈尔滨。住了两天的宾馆,一天88块钱。没敢在外面吃饭,临出发时,准备了大饼。

在哈尔滨,老知青听说此事,特意来看望李亮和王金玲。足有20人之多,一人捐了一两百块钱。回来后,王金玲挨个打电话致谢。

法院判下来了,开车的司机赔李亮60万块钱,老板赔26万块钱。司机是个小伙子,没钱,最后在监狱里面蹲了2年牢。老板把财产都转移走了,26万块钱,1分也没赔。

折腾了一圈,赔偿款不仅没拿到。看病,请律师,王金玲还倒欠了20万的外债。为了还债,空闲的时候,汪旺有也出去打工了。干些力气活,由于他为人老实,老板都喜欢用他,一天能挣一百二三十块钱。

图:汪旺有和“孙子”李鹏

刚把债还了一点,书记又找到汪旺有说:“汪旺有,你不用看晒场了,我找了别人。”汪旺有说:“我还没领到退休工资呢,你不让我干了,我干什么去?”汪旺有嘴笨,最后也没能留下这份工作。

机务房那边,还是由汪旺有打更。此时,机务房也没剩下多少车了,有几辆小四轮,一个月工资元。

再到后来,汪旺有和王金玲又搬了家,租了个新房子,1块钱一年。有厨房,有卫生间,条件比原来好多了。依然是家徒四壁,一张饭桌,四个凳子,几床被子,一床草席。最值钱的,是几个朋友凑钱买的冰箱,还有民政局送给李亮的轮椅,剩下的东西都是房东的。

说起房子的事,王金玲不止一次地对汪旺有说:“连队搞规划,没通知你,就把你的房子扒了。你是知青,还是个孤儿,凭什么不赔你房子?”

汪旺有不是没去找过领导,可门卫根本不让他进。回来后,王金玲嘟囔他:“他不让你进,你怎么不在门口叫几声呢?里面当官的听见了,就让你进了!”汪旺有嘴笨,也不是那样的人,张不开嘴。

有时候,王金玲也会跟汪旺有唠叨:“你也老了,人一老,就容易得病。你挣的钱,都被我们娘几个花了,不行的话,咱俩散伙得了。”汪旺有说:“散伙了,你还有房子住?我连租的房子都没有,凑合着过吧!”

图:一家四口,汪旺有和“搭伴”王金玲,以及王金玲的儿子李亮和孙子李鹏

没事的时候,汪旺有也会嘀咕:“现在日子也不错,有人做饭,有人洗衣,回家还有人说话,比我弟弟强。他们三口,我一口,四口人凑在一起,也是一个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