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皮肤病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31228/4318829.html征文启事
暴发性心肌炎最大的特点是起病急、进展快,患者在极短的时间内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如泵衰竭和循环衰竭,以及严重心律失常,并可伴有呼吸衰竭和肝肾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早期病死率极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心血管大夫,许多大夫都有看着年轻患者在自己眼前逝去的记忆,是一段“不愿勾起的回忆”。
由于暴发性心肌炎患者也会有胸闷、胸痛的症状,且心电图酷似心肌梗死表现,经常会被误诊。直到现在,很多临床医师仍认为暴发性心肌炎是少见病,国内外关于成人暴发性心肌炎的研究报道也较少。部分原因是大家对暴发性心肌炎的认识不足,相当一部分患者没有得到正确诊断,此外此类患者病情进展迅速,许多人还没有诊断清楚就已经死亡,而猝死患者也没有做尸检,无法判断是否为暴发性心肌炎所致,所以其实际发病率可能被严重低估。近年来,医院每年确诊暴发性心肌炎30~60例,其中90%的患者因呼吸困难就诊或转诊,10%的患者因晕厥或心肺复苏后就诊或转诊,50岁以下的青壮年是暴发性心肌炎的高发人群,其已经成为青壮年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暴发性心肌炎更多是一个临床诊断而非组织学或病理学诊断,因而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心电图检测可见许多患者类似急性心肌梗死表现,这时应立即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进行鉴别。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暴发性心肌炎的病死率居高不下,主要原因还是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特点认识不足。
传统上认为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心脏泵功能衰竭,因而需要使用大量血管活性药(如去甲肾上腺素等)和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以维持血压水平,另外还有西方推崇的细胞*性药。但其结果是救治成功率非常低,患者往往进展为多器官衰竭而死亡。国内相关的共识认为,心脏已经精疲力竭,强行启动使其更加不堪重负,加速“宕机”。于是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应用心脏支持装置,让患者的心脏彻底休息,同时使用足够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和球蛋白来调节免疫,缓解心肌炎症,提出了“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这一方案以“尽一切可能降低患者心脏负荷”为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包括严密的生命体征(包括有创血压)、血氧监护和营养支持治疗,绝对卧床休息和液体管理;抗病*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包括使用足量糖皮质激素和静脉免疫球蛋白;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积极生命支持治疗,包括循环支持(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和腔静脉-主动脉体外膜肺氧合,即ECMO)和呼吸支持(机械通气)。由于暴发性心肌炎进展迅速,救治机会稍纵即逝,因此需要做到“极早识别、诊断、预判和治疗”。这一方案使得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救治效果大幅提升,病死率从50%以上降至3.8%。
年9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刊发了《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这也是国际上该领域的首个共识。在河南省以及长沙、西安和广州医院心内科按照该共识已经成功救治多名患者,病死率降至5%以下。
挑战传统、战胜自我往往是困难的。对这一方案,部分专家也持不同的观点,这实际上也代表了国内外很多同行的惯性思维,如“明知是病*感染而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会不会促进病*复制?”“教科书和国际指南都推荐了脓*血症性休克患者应使用血管收缩剂和强心剂,为什么我们不用呢?”“休克和心力衰竭的患者为什么要使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呢?”等等。因此,统一认识,尤其是加深对其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机制的理解,对于救治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意义重大。
在韩雅玲总编辑的关心下,年第7期《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将隆重推出“暴发性心肌炎”重点号,欢迎全国的心血管病同道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