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心力衰竭的患者该如何饮食可以运动吗 [复制链接]

1#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受损,心排出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体循环和(或)肺循环瘀血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体液潴留。通俗来说,就是心脏不能正常工作了。

一、心力衰竭有哪几种类型?

心力衰竭有不同的类型,按部位可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按发生的缓急可分为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

按心脏功能可分为收缩性心衰和舒张性心衰。

通常,心力衰竭分为不同的阶段,从发病开始到心衰终末期,发展的全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

二、什么原因会导致心力衰竭?

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终都会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心肌病变、心脏长期负担过重、血管病变或代谢紊乱等会引起心脏泵血功能和(或)充盈功能减退,导致心脏对人体的供血不足,就会导致心力衰竭,因此在诊疗过程中,准确查找病因至关重要。常见的心力衰竭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类:

1.原发性心肌损害

(1)缺血性心肌损害:冠心病心绞痛和(或)心肌梗死。

(2)心肌病或心肌炎:以病*性心肌炎及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最常见。

(3)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糖尿病、甲亢或甲减、心肌淀粉样变性,以糖尿病心肌病最为常见。

2.心脏负荷过重

(1)压力(后)负荷:高血压、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其中高血压最常见。

(2)容量(前)负荷:心脏瓣膜反流、先天性心脏病、甲亢、慢性贫血。

由此可见,我们最熟悉的冠心病(包括心肌梗死)和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力衰竭高危发病因素。充分了解了心力衰竭的病因,才能更好地做好相关预防措施。一旦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就医。

三、患有慢性心力衰竭时的表现

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常对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分级,通常分为四级:I级就是日常生活不受限;II级为日常生活轻度受限;III级就是日常活动明显受限,比如上楼或稍快步行走即可以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症状;IV级是安静的时候也会出现呼吸困难,气急等不适。

四、平时应如何注意饮食和生活?

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进行特别的饮食管理:

心衰患者每天液体摄入量应少于1.5L,应严格限制盐量,对一些严重心衰、使用较多利尿剂的患者,为维持内环境稳定,可适当放宽钠的摄入。同时不要过饱饮食,吃得越多心脏负担越重,经常发作急性心衰的患者食欲通常是低下的,营养严重不良的患者,应予以足够的热量摄入(正常量或低含量LDL—C的饮食)以维持体重。加强体重管理:

患者应学会每天监测体重,最佳称重时间是早上起床后早饭前。体重增加原因中的一半是因为液体潴留,这可导致肺和外周淤血加重。体重增加1.5kg以上持续一天(或体重增加2kg以上持续2天)提示有液体潴留。

五、心力衰竭患者可以运动吗?

急性期或病情不稳定者应限制体力活动,卧床休息,以降低心脏负荷,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但长期卧床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甚至肺栓塞,同时也可能出现消化功能减低、肌肉萎缩,坠积性肺炎、压疮等。适宜的活动能提高骨骼肌功能,改善活动耐量。因此,应鼓励病情稳定时心衰病人主动运动,根据病情轻重不同,在不诱发症状的前提下从床边小坐开始逐步增加有氧运动。心力衰竭的患者不宜进行剧烈、竞争性强的运动。

很多人都认为心衰就是一个终末阶段,治不治都束手无策了,但实际上,尽早明确心衰病因,找出可能的诱因,做好预防,通过系统的治疗和自我管理,患者的心脏功能都能得到明显恢复,而且随着治疗技术和手段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了良好的救治,生活质量也得到显著的提高。

医院心衰中心

强大的专家团队

心衰医疗主任

孙艳玲主任医师

心衰专家

王银娜副主任医师

韦要杰副主任医师*培培主治医师、王云振主治医师、郝秀梅主治医师、孙海涛主治医师、刘晓菲主治医师、赵燕峰主治医师、梁钰芩主治医师、刘园园医师......一大批经验丰富临床医师

完善的心衰急救监护病房

先进评估急救治疗设备

完整的慢性心衰康复管理流程

1、精准的中西医药物处方

医院心衰中心通过几年来的反复探索和实践,逐步走出了一条中西医结合防治心力衰竭的标本兼治的特色之路,规范化的心衰诊治临床路径与中医辨证论治相结合,再辅以中医特色疗法如耳针、穴位帖敷等改善利尿剂抵抗、电解质紊乱、纳差、失眠、便秘、气短乏力等诸多症状,提高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长期生存质量。

2、中西医结合个体化运动处方

心衰患者并非只能卧床或是静止不动,相反适量的活动有助于提高心功能,运动康复是心衰患者的重要治疗内容之一,但过高的运动强度又可能给患者带来较大的风险,这时候,处方的制定就非常重要。医院心衰中心根据不同心衰患者的情况提供适当而充分的评估,包括:无创动静态心排量测定、六分钟步行试验、心肺运动试验等。运动过程中会有远程心电、血氧检测系统密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