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学习起来踏实,工作起来认真,钻研起来刻苦,四十六出头就已经是动力车间“老技术员”。
他,坚守“解决难题、降低成本、提高素质”的原则,8年多累计为企业节约电费余万元。
他,就是石家庄常山恒新纺织有限公司动力车间主任,高级技师张辉。
以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用科技创新助推节能降耗。张辉作为“张辉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带领恒新动力车间先后获得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石家庄市工人先锋号、全国纺织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一等奖、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张辉年荣获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年荣获河北省能工巧匠、石家庄市十百千人才工程高技能人才,年荣获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省会十大工匠荣誉称号。
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而上了技校,这曾经是张辉心里隐隐的痛。年,他从石家庄纺织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当时的石家庄国棉五厂当维修电工,主要是电气外线工作。“那会儿比较有体力,跟师傅学活儿的时候让干啥干啥,所以我对一些电气知识只是一知半解,就是个‘二把刀’。”张辉说。
年,张辉调到常山恒新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新纺织)动力车间当电工。张辉清晰地记得,他刚到新工作岗位时非常慢热,因为对环境不熟悉,他第一次独立上岗就犯了错误。原来,面对进口设备的电路图纸,张辉根本看不懂,于是就糊里糊涂地把线路给维修了。没想到,机器刚刚重启,设备就“放炮”了,烧坏了浆纱机的接触器。急忙赶来处理事故的师傅对张辉进行了批评教育,可已经是于事无补,不得不重新更换损坏的电器配件。从那以后,张辉汲取了教训,维修时变得格外小心,可问题依然不断出现,让他懊悔不已,恨自己学业不精。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业务水平提高上来!张辉在工作中不断学习,通过社会考试分别取得了维修电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上班时,他兜里每天都装着一个小本,走到哪里记到哪里,
“显示故障时,系统软件错误。冷启动,再手动落纱、开车,落纱夹满管而不放气故障报警,属机械气压力调整过高”;“K44显示罗拉转速高,All模块故障”……开始,张辉将遇到的问题全部记到了一个小本上。后来,他发现这样不利于翻看查找。于是,他就一个车间单独用一个记录本做好记录,这样去哪个车间解决问题,就带上哪个本,做到了有的放矢。
恒新纺织建厂时,购买的是大批“洋设备”。“进口设备的说明书上有德文、英文,唯独没有中文”张辉说,尽管当时德国专家来厂组装设备的时候,作为电气技术员,大家都在现场参与学习了,可也只是看个大概,并不能了解其中的详细构造和内容。张辉说,“看着那些字母只能是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看来不好好学英语是不行的。”于是,他找到了被搁置多年的英语课本开始重新学习。不会的单词就查字典,只要有时间就读读写写。有时候,看到报纸上有英语小文,他也会自己尝试着翻译。渐渐地,他积累了大量的英语词汇。他还利用节假日跑到图书大厦或图书馆去查找翻看《英汉技术科学词典》等专业词典。最终,大部分设备的说明书张辉都能读懂了。
为了能够得到更系统的学习,张辉考上了夜大,就读电子电工专业。夜大毕业后,他继续参加专业培训和考试,取得了机电工程师职称证书。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常常是报修人员一说机器出现什么故障,张辉就能找到重点,并加以解决,维修效率大大提高,他也成功变身为电工班里的维修能手。
“我愿意把活儿干好,在自己当班的时间就把问题解决。”张辉说,因公司要求如果影响生产的关键设备坏了,维修最多不能超过2个小时,可大部分的设备备件却是%的订单制,也就是说,供货需要从国外进口,一般4至7周才能到货,会影响到生产。一次,德国特吕茨勒清花机在张辉上白班的时候“罢工”了,经检查发现是机台上的直流喂棉机坏了。他一看,这个小电机精密度非常高,按照惯例是需要等进口配件,可是时间太久会影响生产。改造德国的小电机,直流减速电机不好找或不匹配。张辉决定试一试将这个“洋家伙”的替代品研究出来,于是厂里领导立刻派车,载着张辉跑到棉一附近的机电市场去选配件。他一边琢磨,一边试验,经过反反复复地比对各种电机参数,张辉最后选了一个交流减速电机,又千辛万苦地给电机配上了一个变频器。赶回厂里一试验,机器正常转动了起来,现场的干部职工高兴地鼓起掌来。进口一个德国的原装电机需要3万多元,而张辉总共才花费了两千多元,就将“中国造”成功地安装在了以精密而闻名的德国机器设备上。“第一次大的改造,让我挺有成就感,一想到自己开动一下脑筋,跑跑腿,就为企业节约了2万多元成本,这样的改造经验一定要好好积累。”张辉兴奋地说。
工厂里多仓混棉机的喂棉直流减速电机4.7万元一台。这种电机启动频繁,转矩大,基本上是每年坏一个,但是想换国产的却不行,因为国产的此类成套减速电机精度不行,这成了张辉的一块心病。于是张辉想用交流电机进行线路改造,但他明白在这种情况下运行的直流电机改成交流电机难度很大。张辉尝试用交流电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后有编码器,这样下来控制的精度大,过载率大,费用大约需要2万多元,可他却觉得,这样费劲才能给企业省2万元,不理想。于是张辉向电机生产厂家提要求,根据电机运行参数定制高效交流变频电机和配套的硬齿面二级减速机,电机和减速机之间改为键槽连接,增大接触面积,在电机上加自冷风扇,经过现场调试,完全能够满足喂棉调速范围,运行一年多来从未出现过电气故障,难题迎刃而解。这样一台电机的成本算下来约1.7万元,一核算,一台机器就能节约成本3万元。
前几年,企业细纱机吨纱用电量两三千度,用电量居高不下,这成为恒新纺织一直解决不了的难题。问题主要集中在纺纱设备上的吹吸风电机,用于清洁细纱机的纺纱区的飞花,可没有那么多飞花时,吹吸风也连续“工作”造成电能空耗,机器耗电量大得惊人。
因为有过多次对机器设备改造的成功经验,企业领导一下子就想到了张辉,决定让他来解决这个困扰企业多年的环保节能难题。刚接到任务,张辉挺犯愁,仔细琢磨后,他认为“将机器的控制器进行编程,用程序读出来监控它,不用投资,这个办法一定行得通。”可是,想办法让机器的“大脑”听工人指挥,这是电脑程序的问题,可张辉对控制器编程一点也不懂啊!“办法总比困难多!”张辉工作学习上的韧劲儿再次被激发出来,他买来相关编程书籍,又踏上了自学PLC编程之路。
吹吸风设备一启动,间歇运行时间怎么才合适呢?这自然是工人说了算,张辉一问挡车工人,大家都说:“装置休息15分钟,转5分钟比较好。”终于,按照工人的建议,张辉设定好了控制器程序,本以为机器如此运转就万事大吉了,可机器正常运转没两天,问题就出现了一一“机器间歇停后启动不了”,这一下,挡车工们干活时可急坏了,由于总是需要人工启动机器,机器上的按钮让工人们戳出了小眼儿,有的机器按钮冒儿都被戳坏了,工人们对此颇有微词:“不是改进设备吗,怎么越改越退步了呢?”
听到这些话,张辉心里着急,可并没有被问题吓倒,“如何让机器随时开随时停更合理呢?”他开始在网上翻阅大量资料进行研究,重新编写PLC和文本显示器程序,经过设计,在文本显示器上增加“吹吸风间歇运行和连续运行两种方式可选,停止时间在5至45分钟内自由调整,在任意时间按下按钮都可以立刻启动或停止吹吸风电机,细纱机停机同时自动关闭吹吸风电机”。这真的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成熟的过程,尽管每一次的试验,张辉都会听到工人们这样那样不理解的话,可他却将这些话当作最好的鞭策,一次次地改进程序,一次次地实验,工人从对“吹吸风又不行了”的抱怨,渐渐地换成了“好用”“真棒”的赞美。
历时2年的项目改造,期间,张辉付出的艰辛和不易常人无法想象,但成果丰硕,此项技改第一年就为企业节约电费万元,第二年节约电费.72万元。
在坚持中收获提升,在专注中取得突破,爱岗敬业、创新创效。在恒新纺织工作的十几年中,张辉先后提出并实施技术改造项,对进口设备进行新型控制系统国产化替代改造,累计节约创效近千万元。
(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全国委员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