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灯泡让夜晚变得不再漆黑,电动机让汽车、高铁的通行变得可能、让炎热的夏天因为有了空调而不再炙热,试观察我们的周边,有90%的物品离开电都不能正常运行。自二十世纪电力化革命以来,电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电气工程这个专业又和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无处不在的家用电器可是为什么电气工程专业要叫做电气而不是其他名字呢?当我刚迈入这专业的学习时也充满着疑惑,后来随着专业课程学习的逐渐深入,再加上查看了各类有关电气的介绍文章之后,仔细一想叫做“电气”也不是没有其中的道理。
电气的概念是什么?
电气(Electrical,electricalpowerandequipment)
是电能的生产、传输、分配、使用和电工装备制造等相关学科或工程领域的统称。如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手段来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一门学科。涵盖电能的转换、利用和研究三方面,其中包括基础理论、应用技术、设施设备等。电气的出处来源于哪里?
早在电气这门学科从国外引进到国内时,“电气”一词是由清末外国传教士对electricfluid的翻译,具体可以参见《“电气”词源参考》。
“电气”最早可能源于美国传教士玛高温所译《博物通书》一书。
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在当时,科学界关于电的主流理论是电流体理论(fluidtheoryofelectricity),将电现象解释为电流体的运动。“电气”便是玛高温在翻译当时西方主流电学知识时对电流体的翻译,他用气来解释fluid,或许不止考虑到气体的流动特性,也考虑到当时看来电和中国古代哲学中所说的“气”一样都是万物皆有的神秘现象。
静电感应现象还有一种观点是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初,动力机械装置均有蒸汽机驱动,后来电动机诞生,人们按照习惯也将“电气”用以比拟蒸汽机中的“汽”,后来蒸汽机逐渐被淘汰,这种叫法也就沿用了下来。
电气中的气,当指“压缩空气”。工业自动化中,需要动起来的设备,有电动、气压传动、液压传动三种。电动和启动是最为广泛的动力源,两者结合使用,完成自动化。故称为:电气自动化。
基于现代科学认识:物质是由原子组成,而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呈电中性。而当外界有摩擦、吸引或其他作用力产生时,就会使原子不再呈电中性而带正电或负电。在后来科技发展的情况下,人们发现电子在以无规则、高速的围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而它出现在原子核周围任何一轨道都是不确定的,因而采用电子云来描述它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概率。
故而将这个电子云的广义上称为电气。
原子核电子云模拟图电气囊括了电子运动的所有相关物理现象,既包括强电(指工作电压在V以上)也包括弱电。国外大学电气工程electricalengineering涵盖了强电powerengineering、弱电electronicengineering。但在中国的高校,电气一般多偏向于弱电(电力电子、电机等),而电力则偏向于强电(电压系统、高电压传输等)。
将电气分为强电和弱电领域的区分相对来说更容易使初次接触这个专业的人理解。
传统的强电领域就好比整个电能的前端,如发电站电力的产生、传输途中高电压以降低电能的损耗、输送到用户时分区建立的变压站及变电箱等,大多处于电能的使用前端。
风力发电弱电领域就好比在生活中如何能更好地将电能使用。空调、冰箱中的变频压缩电机如何利用电能将空气中的能量与室内或箱体进行交互;电脑、手机等智能设备的芯片如何利用微小的电流改变来达到某种功能或控制某个物体等,这些当代社会随意可见的智能且自动化设备的控制都离不开弱电作用。
上海洋山港全自动化码头现在看来将“电气”类比做“蒸汽”来广义理解再合适不过了,机械装置中好比“气体”一样促使设备运转,控制设备时又好像某种神秘的气体操控着一切。“电气工程”这个专业对于现代社会就是这么奇妙且重要,几乎是所有工科的必备基础学科。
以我现在一个本科生的经历,对于这门专业的了解肯定不够深刻,如果有哪些不当的地方还请各位前辈指正。
希望各位电气人能够分享自己在学习、工作中对于这门学科的理解,有哪些更好理解“电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