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余年来,西安交通大学不断开拓创新、精勤育人,培养了余位两院院士、若干海外院士,走出了一大批各个研究领域的领*人物,为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期推送,随小编一起走进“中国汽车之父”支秉渊、“中国电机之父”钟兆琳、“中国真空电器之父”王季梅、“中国冷挤压技术之父”阮雪榆、“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中国3D打印之父”卢秉恒的传奇人生吧!
中国汽车之父——支秉渊
支秉渊,我国近代机械工业的奠基人,内燃机的先驱,被誉为“中国汽车之父”。南洋公学(年定名为交通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电机科届毕业生。毕业后,为实现“实业救国”夙愿,支秉渊与大学同学吕谟承、魏如、朱福驷以及校友张延祥、*炎(土木科)创建新中(“新中国”之意)公司,开始仿制、试制抽水机、内燃机等。在庆祝交通大学成立三十周年举办的工业展览会上,支秉渊等自制8寸口径离心抽水机;年,仿制成36马力双缸狄塞尔柴油机,开中国制造柴油机之先河;年,自制成功我国第一部高速柴油汽车发动机;年,自制的我国第一辆汽车亮相首届全国工业展览会;解放后,支秉渊继续致力于我国重机器工业建设,主持修建了新中国第一座重型机器厂——太原重型机器厂,为新中国工业体系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电机之父——钟兆琳
钟兆琳,著名电机工程专家、电机工程教育家,年带领学生设计制造了我国第一台发电机,被誉为“中国电机之父”。早年毕业于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电机科,年进入交通大学电机系工作,后随校西迁,从事电工教育逾60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科技人才。他是系统讲授《电机学》的中国教授第一人;西迁后,经过不懈努力,他带头创建的电机实验室,不仅成了西北最早、规模最大的实验室,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为纪念这位我国电机学科和电机制造工业的先驱和奠基人,西安交通大学将电机实验室命名为“钟兆琳电机工程实验室”。年,已是82岁高龄的钟兆琳教授,强忍着身体的不适与病痛,奔赴*考察,开始了西安交大支援*高校建设的帮扶工作,促进开设了*少数民族班。年4月4日,带着深深的不舍,钟兆琳教授走完了传奇的一生。钟兆琳教授逝世后,其子女遵嘱将他积蓄的2万元赠予学校,西安交通大学以此设立了“钟兆琳奖学金”。
中国真空电器之父——王季梅
王季梅,著名电气工程专家、教育家,专于高低压电器,在我国较早从事真空电弧理论研究,是真空电器领域的奠基人。年起,任教于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年举家随校内迁西安,前后从事真空电器和熔断器教学与研究工作50余年,栋梁遍布海内外,研究论著等身,科研成果累累,多项填补国内空白,为交通大学真空电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中国电真空工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被誉为“中国真空电器之父”。年研制成功电阻材料氧化技术,为我国制造氧化膜电阻器及其元件开辟了道路;年主持组建了第一个真空开关研究小组,在国内率先开展真空开关研究,并在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三相高压真空开关,从而开启了中国真空电器时代;年研制成功6kV高压限流熔断器;年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套可拆式真空灭弧室;年创建陶瓷外壳铁心结构纵向磁场真空灭弧室等等。王季梅是首批CSEE会士,并在6年“国际真空放电与电绝缘”会议上获DykeAward终身成就奖,是获该国际大奖的中国第一人。
中国冷挤压技术之父——阮雪榆
阮雪榆,我国冷挤压技术的开拓者、著名的塑性成形与数字化制造专家,被誉为“中国冷挤压技术之父”。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并留校任教,年在交通大学(西安)任教,年起在交通大学(上海)、上海交通大学任教。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年领衔申请的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批建设并担任主任。作为塑性加工领域的一代大师,阮雪榆院士培养了一大批塑性成形和数字化制造领域的学术骨干和技术专家,为推进我国塑性成形与数字化制造技术的进步和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
蒋新松,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水下机器人“海人一号”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国家计划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从事人工智能自动化研究与应用工作,被誉为“中国机器人之父”。年考入交通大学电机系。20世纪70年代,蒋新松颇具前瞻性地将研究视角投向海洋世界,大胆地提出了将机器人应用于海洋领域的构想,并正式向中国科学院提出开展此项研究的建议。年“海人一号”试航成功,随后,蒋新松的“水下机器人”研究项目被列为我国计划中自动化领域的重点项目,开启尝试向世界科技前沿看齐的技术攻关。从最初米浅海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到米无缆遥控水下机器人,再到米深海自治水下机器人,蒋新松带领他的研究团队,以战略家的眼光追踪国际前沿课题,为我国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水下机器人研制队伍,建成了国内唯一能提供系列化水下机器人产品的生产基地,同时创建了国家机器人技术研究开发工程中心和机器人学开放实验室。年8月,我国第一台米水下机器人“CR-01”号,完成水下考察作业并成功返回海面,其研制成功,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米级水下机器人核心技术的国家,被视为“中国在深海放出的第一颗海底返回卫星”,为我国深海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3D打印之父——卢秉恒
卢秉恒,我国增材制造技术的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是我国3D打印领域最早的研究者之一,也是我国3D打印领域的领*人物,被誉为“中国3D打印之父”。长期致力于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主要开展增材制造、生物制造、微纳制造与电子制造装备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开发了国际首创的紫外光快速成型机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机、光、电一体化快速制造设备和一系列快速模具制造技术,首倡纳米压印研究,在个性化匹配人工骨及生物活性人工骨的研究方面获得重要突破。年2月,卢秉恒院士及其团队研发的“个体化下颌骨重建假体”获医疗器械注册证,这是国内首张个体化定制骨科内植物器械注册证。作为第一获奖人,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及蒋氏基金会科技成就奖。发表论文多篇。
从“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钱学森,到斩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中国核潜艇之父”*旭华、“歼8之父”顾诵芬,从“两弹一星”元勋杨嘉墀、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指挥王珏,到“英雄航天员”景海鹏、奇虎董事长周鸿祎……各行各业栋梁之材源源不断从母校走出,又饮水思源反哺母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安交通大学将继续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办学定位,坚定不移地推进综合改革,推进“双一流”建设,推进内涵式发展,奋力书写新时代学校发展新篇章,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