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沈阳温差较大,
可谓是一秒入冬。
别人的入冬四件套
是这样的
这样的
以及这样的
而小编的入冬四件套
是这样的
小编在这里温馨提醒,
秋冬季节同样也是
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
主要包括流行性感冒、麻疹、
水痘、风疹、
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那么,
这些常见病都有哪些症状?
如何防治?
中国医大一院
传染科专家
和您说说。
首先,
我们先了解一下
这些疾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流感)的病原体是流感病*,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及病*携带者,一般在发病前3天左右传染性最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流感通常急性起病,表现为高热、头痛、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鼻塞、干咳、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麻疹
麻疹的病原体是麻疹病*,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发病前2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主要经飞沫传播,接触患者的口、鼻、咽、眼结膜分泌物也可以传播。
麻疹通常急性起病,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泪、流涕等症状,眼结膜炎、口腔粘膜斑、皮肤斑丘疹。
主要并发症有喉炎、肺炎、心肌炎、脑炎等。
风疹
风疹的病原体是风疹病*,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出疹前1周至出疹后5天均有病*排出,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也可以通过口、鼻、眼的分泌物直接接触传播。
风疹初期症状较轻,表现为中低热,伴咳嗽、咽痛、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和眼结膜炎,耳后、后颈部和枕部淋巴结轻度肿痛。
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形态多样,呈淡红色斑丘疹或猩红热样皮疹。
水痘
水痘的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水痘见于该病*初次感染,病*主要存在于患者的上呼吸道粘膜和皮疹的疱液中,水痘患者可通过呼吸道及直接间接接触传播,带状疱疹患者通过直接间接接触传播。
病初发热、乏力、咽痛、咳嗽及消化道症状较轻微,全身分批或同时出现散在的红色斑疹、丘疹、水疱、结痂为典型特征,多伴瘙痒。
主要并发症有继发皮肤感染、肺炎、脑炎等。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体是腮腺炎病*,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前7天至病后2周均具有传染性,主要经飞沫传播也可经接触病*污染物传播。
病初可出现发热、头痛、乏力等轻微症状,随后可出现颧骨弓及耳后疼痛,伴有以耳垂为中心向下向前扩散的腮腺肿痛,常有颌下腺和舌下腺受累,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一侧或双侧相继受累。
主要并发症为脑膜炎、脑炎、成年人可并发睾丸炎及卵巢炎。
猩红热
猩红热的病原体是A组β溶血性链球菌,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及携带者(尤其是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峡炎炎的患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少数可见通过伤口及产妇在分娩时感染。
猩红热全年均可发病,冬春更多见。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峡炎、粟粒样皮疹,个别病例可在病后2-3周出现变态反应性疾病,可累及心脏、肾脏、关节囊。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体是脑膜炎奈瑟菌,人群携带率达到50%,以隐性感染表现为主。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及携带者,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全年均可发病,冬春更多见。
典型病例表现为急性起病,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瘀斑、颈项强直等。
知道了症状和传播途径,
那么,
该如何治疗呢?
治疗措施
患者出现症状后建议尽早就医明确诊断,同时进行必要的隔离措施,避免传染他人,隔离期的长短决定于患者排出病原体的时间,治疗期间注意观察症状,如症状较重或出现并发症需要住院治疗。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针对细菌为病原的疾病,以抗生素治疗为主,辅以对症治疗。
水痘常用阿昔洛韦、泛昔洛韦,甲型流感常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治疗,其他病*为病原的疾病,缺乏特效治疗,以注意休息、增强免疫、对症治疗为主。
对于有皮疹表现的疾病(特别是水痘),需要注意皮肤护理,避免继发感染。
预防措施
1、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每日进行必要的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注意室内表面、衣物及被褥的清洁。
2、注意依据气候气温变化增减衣物。
3、注意必要的休息,避免过度疲劳,降低免疫力。可适当运动、多饮水、多吃蔬菜、膳食均衡,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4、减少在空气流通较差或人员密集的场所长时间逗留(如医院、超市、影院、游乐场等),不得不逗留时最好佩戴口罩。
5、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牙刷、毛巾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6、勤洗手,避免应用污染毛巾擦手,接触污染物(尤其是呼吸道分泌物及他人体液)后立即洗手。
7、避免接触病人及前往疫区。若家中有病人,需注意患者隔离和自我防护。
8、高危人群(幼儿、有慢性病的免疫力低下人群等)应接种疫苗,流感、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均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感染。
秋冬季节是
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做好应季预防,
可以大大减少患病风险。
一旦出现症状及早就医,
早发现、早隔离、
早诊断、早治疗
可有效减少传染病的
流行和传播,
这个冬天,
咱们都健健康康的。
(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