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夏
改革开放前,绝大多数中国人不知道冰箱为何物。其实也不需要冰箱,一年也吃不了几顿肉,很少有人家里的肉能过夜,所以根本不需要冰箱。但进入年代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资的逐渐丰富,国人对冰箱逐渐有了需求。海尔、美菱、容声、新飞中国冰箱界的“四朵金花”,也是在这个时候发展起来的。现如今30多年过去了,它们各自的发展如何了?
美菱:3年间两度被卖
年4月,49岁的张巨声自告奋勇来到合肥第二轻机械厂(美菱的前身)。当时,机械厂人心涣散,濒临倒闭。银行不愿意借款,没钱买冰箱生产线。张巨声四处奔波,好不容易借了70万元。设备自己造出来的,厂房自己盖出来的,技术是照着日本“三菱”电冰箱仿制的。
经过一年的艰苦攻关,年初,美菱历史上第一台冰箱BY-正式下线,这也是安徽生产的第一台冰箱。年,随着品牌羽翼初丰,“美菱”正式成立。年,美菱制造规模升级,百万台美菱冰箱诞生交付,震惊了业界。
年,“皖美菱”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年,美菱B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总资产20.5亿元。后来年销售额以净增5个亿的速度增长,年的时候做到了37亿。然而,年7月,合肥市政府以“超龄服役”为由让张巨声辞去美菱董事长职务,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了将近20年的美菱集团,此后美菱陷入资本市场,多次易主。
年12月,广东顺德格林柯尔的老总顾雏军以2.07亿元的价格入主美菱,成为美菱董事长。年11月,顾雏军出事后,长虹宣布收购美菱。新任美菱董事长由赵勇接任,故称“长虹美菱”。做电视机的小家电吞并了做电冰箱的大家电,让人无语。张巨声闻后不胜唏嘘,却又无可奈何。
新飞:被人以4.55亿元“葱价”收购
年代,军工企业产能过剩,但民用需求激增,国家开始鼓励各地工厂“军转民”。年,41岁的刘炳银成为了新乡无线电设备厂厂长。当时,这家设备厂连年亏损,难以为继。
刘炳银对公司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引入了奖惩机制,大大缩短了生产时间。
后来,刘炳银到当时比较先进的沿海地区考察时,发现冰箱市场非常火爆。于是回到河南的刘炳银创办了新飞冰箱厂,年引进意大利生产线,新飞冰箱问世。年,因质量问题,刘炳银公开销毁了件次品。后来,凭借着高质量的要求和高标准,新飞冰箱销量突飞猛进。
年,中国掀起了合资热潮。新加坡丰隆集团和豫新电器与新飞合并成立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此后公司开始飞速发展,年,“新飞”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年,刘炳银病危。年9月15日,刘炳银在广州因胃癌去世,享年61岁。年,由于国企体制改革,丰隆增资5.1亿元控股新飞集团90%股权。于是,新飞一下子变成了“外资”,开始走下坡路。
丰隆全面接手新飞后,外商觉得新飞形象不高端,于是把资金集中在营销上,又盲目投资小家电,忽略了新飞的金字招牌冰箱,并且生产的小家电产品质量也存在诸多问题。于是在年,新飞开始亏损。据悉,年至年,亏损达24.83亿元,市值也一再缩水。
到了年,由于员工工资已经十年没有涨了,所以员工集体罢工。新飞冰箱的销量也同比下滑37%,市场份额开始连年下跌,并于年跌出前十。年冬季,公司全面停产。年,康佳以4.55亿元的“白菜价”收购其全部股份,新飞电器"雄鹰"最终落幕。
容声:被海信收购
年,潘宁创办了珠江冰箱厂,自主研发了中国第一台双开门冰箱。当时,冰箱的质量参差不齐,潘宁决心要打造一款质量上层的冰箱,专注生产细节,并以容声品牌命名。为了保证过硬的产品质量,容声多次引进国外生产线,进口设备占比50%以上。
在那个产品广告还不太流行的年代,潘宁将“容声容声,质量保证”的广告投放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年以后的9年,容声冰箱的销量一直位居前列。年,珠江冰箱厂更名为科龙集团。然而,随着创始人潘宁的离去,其业绩逐渐下滑。6年后,没有了市场定位和品牌路线的容声,让科龙亏损了36.9亿元。最后,入不敷出的科龙被海信直接收购。
海尔:唯一的例外
冰箱行业的三朵“金花”都曾先后进入空调行业,但最后还是凋落了。而来自山东青岛的海尔不仅牢牢占据冰箱头把交椅,还几乎涉足所有家电领域,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且多元化进入医疗、家居、物流等领域。目前,海尔旗下共有3家上市公司,还有3家正在冲击上市。
年,海尔首次进入世界强。去年,家电板块的海尔智家营收超过亿元,整个海尔集团的营收超过了亿元。如今,创始人张瑞敏虽然已经退休,但海尔仍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并且还在加速全球布局。自年以来,海尔智家的印度工业园、欧洲干衣机工厂、欧洲工业4.0冰箱互联工厂、GEA热水器工厂等相继投产,国际化的步伐从未停止,成功将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结语
时代在发展的过程中总会留下一些印记,而这些印记也成为了很多人怀念过去的素材。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人生起伏无常,莫要因一时之所得而欢,也不必因为一时所失而悲。更多的提高自身价值,这样才能最高的避免楼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