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车
从公交主力到城市符号
北京百年公交起步于电车。在国家部委的支持下,年北京自主研发成功的第一代国产无轨电车曾经是国人的骄傲。60多年过去,如今北京还有条无轨电车线路,相对于交通功能,它更是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
△多趟无轨电车线路途经北海站
年6月10号早上9点多,60岁的市民孙先生从甘家口坐上了路电车,家住北海附近的他,这条线路坐了几十年。
孙先生:以前你想坐哪车就没有哪车,间隔时间10分钟、20分钟,有时候半个小时,现在好像没有超过2、3分钟的车,车也多,以前冬天车里冻得跺脚,现在他就把空调开开了,冷热风都有。
△年12月18日,北京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前门到西直门投入运营
大约年前,北京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前门到西直门投入运营。然而,到年和平解放前夕,北京的电车公司已经陷入瘫痪状态。当时的《北平日报》曾经刊登过一首打油诗,形容当时等车人的心情。
△年3月,当时全市仅有5条有轨电车营业线路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公共交通也迎来了新生,在中央的关怀下,北京公交开展了旧车修复运动,周恩来总理还协调从南京调来一批公交车。
△宋淑慧拿着她驾驶过的有轨电车照片
现年88岁的宋淑慧,年进入电车公司,先是当了几年售票员,年,经过系统学习后成为了一名有轨电车司机。
宋淑慧:有轨电车有轨道,遇到的情况它只能站和慢,它没有方向盘,当时那车四面透风,车门是推拉的。它的车铃在脚底下,脚一踩“铛铛”响,所以为什么叫铛铛车呢。
当时,有轨电车是北京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固定的轨道使得狭窄的道路更加拥挤。大街上跑的燃油公交车基本上是从外国进口的。为此,年10月,北京市政府决定发展无轨电车,自力更生地解决车辆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北京公交集团电车分公司供电所副所长傅锋介绍:
傅锋:年11月1号就是彭真同志批示同意关于成立无轨电车筹备组的请示。年,我国第一辆自主研发的无轨电车“京一型”试车成功,年8月13日,北京的第一条无轨电车运营线路1路无轨电车,从动物园到朝阳门就全线通车。
△年5月,由当时的北京汽车修配厂三分厂制造出2辆“京一型”无轨电车
“京一型”无轨电车的研制得到了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研究所的帮助,在很多方面具有开创性:选用了国产“解放”汽车CA-10型底盘;车身结构吸取了进口客车斯柯达骨架大梁的优点,在国内第一次采用了全金属承载结构,使车身具有整体性好、强度高、寿命长等优点;电器设备上主电机选用了复激式直流60千瓦电动机,操纵灵活,加速性能好,节约用电,可以载客70-80人。
年7月,北京第一个无轨电车保养场建成投产,这也是当时全国最大、亚洲一流的无轨电车保养厂。从此,无轨电车日渐成为公共交通的主力,有轨电车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傅锋:党中央指示,用10年的时间来完成北京的旧城改造,北京市政府也决定在年10月之前,内城全部外城部分有轨电车轨道拆除,改行无轨电车和汽车。年的5月6号,北京最后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停驶。
△年5月6日,北京最后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北京体育馆至永定门火车站的5路有轨线路停驶,结束了运行42年的有轨电车历史。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北京公交的运营能力面临严峻的考验,增加公交车的载客量是缓解乘车难的关键。北京公交为此研制出了大型铰接式无轨电车,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无轨电车更是不断更新换代。今年退休的电车驾驶员廖娟最初开的就是大型铰接式无轨电车。
廖娟:这车前后有两节,中间带铰接,因为它比较长,能站的人就更多。每天早晚高峰时候,基本上都是那种靠下边人推才能关上门,所以那会儿这个车的容量是相当大,基本上得多人这一个车。这车是没有助力,没有空调,甚至连暖风都没有。我们冬天取暖,包括给窗户化冰都是靠它自身带了一个这么粗的铁管在车的玻璃前面,我们还会去制作一些小盐包去除霜,否则到冬天车上人一多,一出哈气玻璃上全是冰。
△年电车公司制配厂研制成功BD型铰接式无轨电车
年,长安街要求取消空中架线。北京公交紧急研发出第一代可以自动升降集电系统,配备电瓶的双动力电源无轨电车,在王府井开行,开启了无轨电车双源动力时代。廖娟回忆:
廖娟:原来刚开始换这个车的时候,我的电池可能只能跑十几公里二十几公里,到现在我们的无轨电车降了杆以后,我们能跑将近公里,现在纯电动车也都出来了。车上都带空调了,我们的工作条件,乘客的乘坐环境都得到了大大的改善,速度也比以前快了,后视镜有除雾功能,包括倒车影像,一些防御性驾驶设施,好多辅助乘客的功能,电子屏,刷卡机,数字化的东西都有体现。
△年北京公交电车制配厂在国内率先研发双动力电源无轨电车获得成功。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庆前夕,配备在路无轨电车线路上运行。
目前全北京共有电车线路条,其中双源无轨电车线路33条,在全市1多条公交线路中只占极小一部分。但是北京公交集团战略和改革发展部经理徐正祥认为,这些电车线路的存在,有着特殊的意义:
徐正祥:经历了年,北京电车发展到现在,主要是在中心城区,东到朝阳区的杨闸,西至海淀区的南坞,南至大兴区的德茂庄,北到昌平区的宏福苑,线路总长度为.42公里,运营的车数是部。电车是北京公交发展的始端,构成了首都作为文化中心的一个不可替代的文化符号。
△年低地板双源无轨电车“大鲶鱼”亮相
(来源:北京新闻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