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拆散理论的铜墙铁壁看先锋学者清华教授如
TUhjnbcbe - 2025/3/12 17:12:00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导汪民安,待在家里的时候突然意识到,自己周遭环境里摆设的各种电器,跟当下自己所处时代的诸多特征紧密相连,“这些电器重塑了人们的生活,因而重塑了历史。它超越了特定的意识形态而在全球四处驰骋。因此,我试图通过记录这些电器经验来记录这个时代。”

电脑带来自我管理的困难,让自我时刻处于一种纷争状态

汪民安把目光投向洗衣机。为什么洗衣能够被机器代替而做饭却不能?思考是这样进行的:“洗衣服是手的劳作。不过,洗衣服几乎从未被看作一门手艺。人们很少会说,她热爱洗衣服,擅长于洗衣服。从来不会出现一个洗衣大师这样的标杆性人物。如果手的行为并不带有艺术意味的话,它大概就能被机器所取代。也可以说,机器能够在艺术匮乏的地方大行其道。”

比起电视机,电脑作为家用电器的存在感要高得多。汪民安发现,“在同一个机器上能够轻而易举地将娱乐和工作进行转换,这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条件。这也创造了一种新的自我技术:自我面对着新的自我诱惑,自我管理自我的困难,自我内部的冲突。电脑让自我时刻处在一种纷争状态。”他还意识到,很多机器都让手的存在变成一种强烈的可见性事实,而电脑却将手推到了暗处:人们在敲击电脑的时候,总是忘记了手,仿佛手不存在一样——一个离不开手的机器,却将手置于忘却的地带。这是机器和手的一种新关系:一种散漫的、偶然的、随意的配置关系。

电灯也是家庭必备,“它前所未有地划破了黑夜在世间的恐怖统治。黑夜,不再令人畏惧,鬼神的魔力也被肆无忌惮的灯光所祛魅。灯光下自如的人们,都在表示着对黑夜的轻蔑。他们醉心于被灯光打扮的夜晚。只有那些被迫上夜班或者夜校的人们,对明亮的夜晚从无好感。”

机器以隔代更新的方式不断获得重生,并且相互生成

除了洗衣机、电脑、电灯,他思维的目光还凝视冰箱、收音机、手机、电视机等,一一分析它们在家庭生活中所分别展现的空间权力结构。在汪民安的沉思下,洗衣机将家庭空间塑造成了一个飞地。冰箱则有着洁白景观和内在的黑暗真理;电视、电脑则富于后现代的意味,打破了构成人的古典条件。但本书的指涉对象不仅是家用电器,还探讨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何理解这种既有机又无机、不属于矿物界又不属于动物界的物?汪民安指出,在其无害的物质性姿态背后隐匿着一些细思极恐的现实:不仅有“吃人”的机器,在今天更多的是“机器吃掉机器”。机器以隔代更新的方式不断获得重生,并且相互生成,持久陪伴我们,“和它的使用者形成一个空间装置”。

作为一个理论专家,一个学者,汪民安对家用电器进行哲学性质的“陌生化审视”,将理论视野与散文书写相结合,角度新颖深刻,洞见又具有启发性,在学术界和出版界都罕见。最终这些文章汇聚成一本探讨物的文化理论随笔集《论家用电器》,初版自年上市后,一度成为一书难求的热门经典,并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广泛

1
查看完整版本: 拆散理论的铜墙铁壁看先锋学者清华教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