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FDA获批首款免疫抑制剂CTLA-4获批以来,近年来免疫治疗相关研究捷报频传,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俨然已成为当下肿瘤领域炙手可热的新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可通过阻断肿瘤细胞对于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激活抗肿瘤的免疫反应,然而这种免疫活化反应会降低自身免疫耐受性,从而导致irAE(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引起的irAE通常是低级别的不良反应,但仍有可能威胁生命。因此,及早的预防、预见、诊断、治疗和监控,才能使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获益更多。
ICI相关心血管*性总体特征及发病机制
随着免疫药物的广泛使用,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相关问题日益凸显。irAE的常见靶器官包括皮肤、胃肠道、肝、肺、内分泌器官等,而心脏、肾脏、神经、眼的irAE相对少见,但免疫性相关心血管*性具有发病早、进展迅速、致死性高的特点。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ICI相关心血管*性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其可能原因是心肌组织与肿瘤抗原具有高度同源性,ICIs通过直接与心肌组织中表达的CTLA-4结合而导致终末器官损伤,导致心脏损害。另外,免疫药物还可能提高目标外组织的循环细胞因子水平,促进针对非靶组织的自身抗体的形成。免疫药物导致心血管*性的作用机制
免疫相关心血管*性的潜在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
免疫相关心血管*性的潜在因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联合治疗相关因素、既往病史和肿瘤相关因素等,例如免疫联合治疗(如抗CTLA-4+抗PD-1)可增加心肌炎发生率,相比于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治疗,纳武利尤单抗联合ipilimumab的心肌炎发生风险是其4.74倍,同时心肌炎会增加重症肌无力和肌炎的发病率。另外,以前患过心肌损伤的心血管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肌炎、既往使用过蒽环类化疗药物,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结节病等患者,免疫相关性心肌炎的发生风险更高。
免疫相关性心肌炎的潜在危险因素
大多数免疫相关性心肌炎发生在用药的第1~2次注射期间,中位时间为30天(18~60天),因此首次注射的第1~2个月内需要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