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家乡兰子畲族村——李桂芳生前的扶贫点。村扶贫产业基地里的甘蔗正拔节猛长,水蜜桃基地的桃子鲜红透亮,红色旅游公路两旁盛开着幸福吉祥的格桑花……“现在村里环境美了,‘甜蜜经济’开始见效益,日子也越来越好,新鲜的水蜜桃她都还没尝……”村支部书记兰秀根伤感回忆。
在兰子畲族村村委会扶贫工作室,工作人员信息牌上仍然写着第一书记“李桂芳”的名字。“我们不愿更换这块工作牌,就是想让李书记看着村里奔小康!”
上就上,主动请缨挑重担
年9月,横峰县吹响脱贫攻坚的集结号,县民宗局成立了以李桂芳为队长的扶贫工作队。
年初,担任姚家乡兰子畲族村第一书记的县民族宗教局副局长因病不能胜任此职,在该单位人员缺少的情况下,李桂芳同志主动挑起了“姚家乡兰子畲族村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这一重担,是全县唯一个主要领导任第一书记的女干部。
听说派来一个工作能力很强的第一书记,村民都很期盼。
然而,出场的人物让大家很失望——一个女的,看着就瘦小,斯斯文文,弱不禁风。
“她能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城里的女领导来到村里,装模作样,马上就要走的。”“别抱什么希望,反正我不看好。”当场有人私下议论。
李桂芳不作任何解释,只是笑笑。她清楚知道自己面临的是什么,第一书记担子有多重。
担任第一书记期间,她刻苦钻研精准扶贫*策,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并根据兰子畲族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对全村79户、人贫困人口,按不同层次、不同致贫原因进行归类,列出需求清单,制定帮扶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指导各村组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协助姚家乡兰子畲族村制订了精准扶贫三年规划。
面对面,心中装着本“明白账”
怎样才能做熟悉农村情况的“知情人”,与农民肝胆相照的“贴心人”,为群众排忧解难的“热心人”,这就要求对村里情况十分熟悉。李桂芳“撸起袖子”,来了一场彻底而全面的摸底行动。
家家到,户户进。聊“村里的事、家里的事、心里的事”,并一点一滴地记录在本子上。驻村那么久,无论谁家有个大情小事,李桂芳都会到场,谁有个头疼脑热,她都记挂在心,一来二去,与“亲戚”的话越说越投机,心也越贴越近。村民都说,李书记越来越像村里的人了。
薄雾,远方山色如黛。山坡下竹林旁边,绿荫覆盖的村庄似乎刚刚醒来。李桂芳再次来到低保户兰林化家。谁也没想到,这次她是来帮兰林化约稿的,让他发挥一下他的特长赚取稿费增加收入。
兰林化是村里的“土秀才”,虽然已经有七十多岁,热衷于民族文化保护,参与编写了《横峰民族风情实录》。他早年体弱多病,丧妻多年,是村里的低保户,现和儿子一家五口人生活在一起,儿子是个壮劳力,家里建有楼房并购买了小车,评他为低保户群众不服气。在精准再识别的工作中,李桂芳带领工作队成员和包干村干部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不但打消了他的顾虑,解开了他的心结,就在民主测评大会上当晚,兰林化还率先表态,主动要求退出贫困户,把机会留给更困难的人,赢得了满场的掌声。李桂芳深有感触地说:“纯朴的村民,你关心他,尊重他,你为他办事,他也会理解你,支持你工作,把你当亲人。”
实打实,扶贫产业显成效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李桂芳对驻村的谋划可不只“结亲”这么简单。
为了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她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用好用足民族*策,积极争取上级民族部门扶贫项目和资金帮助兰子村发展产业扶贫。从资金、物资、人才、技术等方面对兰子村给予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帮助扶持,为加快该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兰子作出了积极贡献。
年以来,向省、市民族部门争取到扶贫项目6个,项目资金万元。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兰子村虽然没有如此壮阔的草原风貌,但李桂芳和村委一起采取“能人+合作社+贫困户”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模式,成立了兰子畲族村谷英养牛合作社,年带动贫困户13户34人,年带动贫困户12户42人,实现当年脱贫。年引进浙商投资种植大棚甘蔗余亩,土地流转元/亩,土地流转资金17.5万元/年,一个女劳力可以日赚70元,男劳力则达到元,带动贫困户15户务工增收脱贫。
村委门口精准扶贫大事记记录了一桩桩惠民工程,为我们描述了兰子村前进的历程,也让我们看到李桂芳为兰子精准扶贫的坚实脚印。
她经常对扶贫的战友说:“作为扶贫部门的干部,一定要肩负起扶贫责任,从身边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绝对不能让一名贫困群众由于我们的工作不力导致扶贫*策落实不到位,要把*的阳光雨露播洒到每个贫困群众的心坎上”。
心贴心,人民不会忘记你
因长期劳累、身体虚弱,这个要强的女子在6月28日突然晕倒,经抢救后又因病*性心肌炎术后并发急性脑梗,于7月7日晚8时26分离开人世。
李桂芳去世的噩耗传到村里,闻讯赶来的乡亲们在扶贫工作室哭成一片,全村人都不愿相信,他们的李书记就这样离去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每次李书记走过家门前,都要问,姨吃饭了没,一定要注意身体!”贫困户兰莲花哽咽着说,她再也看不到这位“亲人”了。
“那么好的一个娃,咋能说没就没了呢?”84岁的兰克友老人泪染面颊,再也听不到这个后生拉着他的手,凑近耳边拉家常。
“永远不要忘记,这就是咱们的第一书记!”悲痛难抑的村民兰林化把李桂芳生前的扶贫影像制作成电子相册发到村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