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及诱发因素病*性:流感病*、腺病*、肠道病*(尤其是柯萨奇B病*)、EB病*等。
非病*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性、药物过敏性,其中PD1、PD-L1阻断剂有关的暴发性心肌炎的死亡率与病*性心肌炎相近。
诱发因素:强烈和持久的应激。
2
临床评估暴发性心肌炎主要由病*感染引起,包括流感及副流感病*、肠道病*和其他多种病*均可引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2~82岁)的患者,儿童及青壮年多见,男女发病率没有差异,可发生于任何季节,冬春季稍多发。
以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为特点,患者很快出现心功能恶化、循环衰竭(低血压或心源性休克),可出现各种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伴有呼吸衰竭或肝肾功能衰竭,通常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正性肌力药物来维持基本循环,或者需要机械循环或呼吸机辅助治疗。
(一)症状
病*感染前驱症状:以发热、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腹泻等为首发症状。许多病人早期仅有低热、乏力、不思饮食或伴有轻度腹泻,可持续3~5天或更长。
心肌受损表现:前驱症状后的数日或1~3周,发生气短、呼吸困难、胸闷或胸痛、心悸、头昏、极度乏力、食欲明显下降等症状,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
血流动力学障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是暴发性心肌炎的重要特点,部分患者迅速发生急性左心衰或心源性休克,出现肺循环淤血或休克表现,如严重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咯粉红色泡沫痰、焦虑不安、大汗、少尿或无尿等。
(二)体征
生命体征:血压、呼吸、心率等指标异常提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是暴发性心肌炎最为显著的表现,也是病情严重程度的指征。
心脏相关体征:心界往往不大;因心肌受累、心肌收缩力减弱导致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听诊心音明显低钝,常可闻及第三心音及第三心音奔马律;左心功能不全和合并肺炎时可出现肺部啰音,很少出现右心功能不全的体征。
其他表现:休克时可出现全身湿冷、末梢循环差及皮肤花斑样表现等;灌注减少或脑损伤时出现烦躁、意识障碍甚至昏迷;肝脏损害时可出现*疸;凝血功能异常和微循环障碍时可见皮肤瘀斑、瘀点。
(三)实验室检查
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cTnI/cTnT)有明显酶峰,数值可高达上万μg/L,合理治疗后可以迅速下降;持续增高说明心肌进行性损伤和加重,提示预后不良。
脑钠肽(BNP/NT-BNP):BNP/NT-BNP水平通常显著增高,提示心功能严重受损。
其他:电解质、肝肾功能、血液乳酸水平异常。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心动图心脏收缩功能异常:可见射血分数显著降低,甚至低于10%,但随病情好转,数日后很快恢复正常。室间隔或心室壁增厚:此为暂时性改变,可恢复。弥漫性室壁运动减弱:呈蠕动样搏动;心肌严重弥漫性炎症导致心肌收缩力显著下降,常见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不对称性病变)。其他:心腔内血栓形成,二尖瓣或三尖瓣受累,心包积液等。收缩功能与室壁运动使用超声应变成像分析更为精准,可评价节段性改变。(2)其他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心脏磁共振成像、经皮心内膜心肌活检和病原学检查。3
诊断要点?病情发展极其迅速,感染前驱期1~3天,乏力、不思饮食、发热;
?继而出现胸闷或胸痛、气急或憋气、心慌;
?心电图可以为急性心肌梗死表现、非特异性ST-T段改变;
?听诊心音低、心率快,通常有奔马律;
?可出现泵衰竭和循环衰竭;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
?超声心动图提示室壁运动减退表现。
4
诊断及鉴别诊断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种临床综合诊断,而非组织或病理诊断。诊断流程如图1所示。
图1.暴发性心肌炎诊断流程图。
诊断:发病突然,有明显的病*感染前驱症状,尤其是全身乏力和不思饮食,继而迅速出现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实验室检测显示心肌严重受损,心脏超声见弥漫性室壁运动减弱时,即可诊断暴发性心肌炎。
鉴别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病*性肺炎、脓*血症性心肌炎、应激性心肌病(Takotsubo综合征)、普通急性心肌炎和非病*性暴发性心肌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