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医院开展县内首例ECMO手术,顺利为一名33岁的女性实施ECMO治疗。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又被称为“魔肺”,是被临床医生形容为救治危重症患者“最后法宝”的医疗技术,因为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屡次“临危受命”而被公众所知晓。
清晨
2月28日清晨,一位33岁的青年女性患者因受凉后出现胸闷胸痛被送入医院急诊救治。入院后,患者病情迅速恶化,先后出现意识昏迷、室速、休克等症状。急诊予气管插管、除颤、行冠脉及主动脉造影后,排除心梗、主动脉夹层。11:00
患者转入医院重症医学科,初步诊断为暴发性心肌炎、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肺部感染等。据相关检查报告及监测数据显示,患者病情严重,生命危在旦夕!
14:00
患者情况已经十分危急,生命体征极度紊乱,心率每分钟达余次,血压需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勉强维持,机械通气吸入纯氧,氧合才维持在95%以上。医院多学科全力配合抢救,仍不能阻止患者病情的迅速恶化。医院全面剖析、重点讨论,并请浙大一院专家会诊后达成一致意见:该病人年轻且既往体健,预计心肌炎原发病可逆,救治希望较大,具有ECMO适应症。在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重症医学科立即向浙大一院总院紧急求援,请求ECMO支持。同时,医院启动危重症患者救治应急预案,多部门、多学科迅速集结,全力配合开展ECMO抢救。19:40
浙大一院重症医学团队和医院通力合作,为患者成功实施ECMO治疗。整个操作过程紧张有序,衔接流畅,从管路预冲、连接、血管穿刺,到成功上机,用时仅约1小时。三十余位医护人员经过十余小时的拉锯战,全力以赴、紧张有序,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21:15
患者迅速恶化的生命体征得到暂时缓解,相对稳定后转浙大一院进一步治疗。据了解,经过积极治疗,目前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已于3月7日撤离ECMO,病情恢复取得明显进展。ECMO技术在医院的成功开展,不仅填补了县域内技术空白,也标志着安吉县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的重要提升。当前,医院持续深化与浙大一院紧密型合作办医,依托总院技术优势,多学科联合模式常态化,不断完善县级急危重症救治体系及快速响应机制,为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撑,着力打造“双下沉、两提升”的全省样板。相关知识链接
ECMO主要是通过把患者静脉血引出体外进行氧合,再将氧合后的血液输回体内,用于供氧,暂时替代心肺功能,以减轻心脏负荷,使心肌得到休息,改善心脏血流动力,为受损心肌细胞和肺功能恢复赢得宝贵时间,是目前危重症和急救领域用于心肺功能衰竭且传统治疗无效时的一种心肺辅助手段,也是当前抢救垂危生命的顶尖技术,被视作重症监护病房(ICU)的“终极武器”。ECMO的主要适应证:1.主要为各种原因导致的心源性休克,包括急性爆发性心肌炎;急性心梗来不及或无法耐受进一步治疗;恶性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以及心脏术后无法脱离体外循环等。2.各种原因引发的儿童或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哮喘持续状态、肺栓塞、严重的气道漏气综合征等常规机械通气供氧无法维持的情况。3.ECMO还可用于包括体外二氧化碳清除、体外复温、器官移植支持及等待供体等其他情况。END
文字来源:重症医学科
编辑:燕子
审核:鑫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